導讀:傳統(tǒng)的VR手勢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案,一個是通過VR頭顯上的攝像頭識別,另一個是手握控制器檢測。
近日,在2021版IEEE VR會議論文集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fā)出一種手環(huán),能夠為VR頭顯提供沉浸式的手勢交互。
無需手握控制器,點點手指,就能獲得像操作電腦、平板一樣的體驗。如果這一技術被商用,有望大大解放VR設備的交互限制,為VR設備釋放新的市場潛力。
一、懸空動動手指,就能寫文案、彈鋼琴
傳統(tǒng)的VR手勢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案,一個是通過VR頭顯上的攝像頭識別,另一個是手握控制器檢測。
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兩種方案都不能很好的滿足VR交互需求,因此提出這種名為TapID的手環(huán)。
TapID是一種可以用來檢測手部動作的腕帶設備,將跟蹤的手部姿勢與VR設備聯動。用戶在左右手佩戴TapID,就能夠配合VR體驗虛擬現實交互。
比如,可以向用戶顯示一個像電腦鍵盤一樣的頁面,進行文本輸入。
可以像面前有一臺電腦一樣,預覽網頁,進入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還可以在熟悉的應用程序,進行圖片、文檔操作。
也可以使用TapID來檢測手臂上的觸覺,比如識別到手指的觸碰,從而旋轉手握的模型。
是不是輕裝上陣,又獲得了沉浸感十足的體驗?
二、識別精度達99.7%,采用兩個加速度計
下圖為TapID,中心的芯片為Dialog半導體公司的DA14695,該芯片是Dialog的藍牙低功耗微控制器,最大的特性是“多核+藍牙BLE5.1”。DA14695對所有慣性傳感器進行采樣,通過串行連接將IMU數據傳輸到電腦上。
TapID配置兩個意法半導體的LIS2DH,是兩個低功耗加速度計,通過柔性PCB嵌入腕帶,以及兩個板載加速度計,用于測試和比較不同的傳感器配置。
上圖為動作識別的流程示意模型。數據采集來自于兩個3D加速度計的連續(xù)流,通過其使用變化率分數識別手指點擊動作。在檢測到動作后,輸入到神經網絡分類器中識別點擊動作。神經網絡分類器架構包括五個卷積層塊和兩個最終的線性層,它們構成softmax激活函數,根據手指動作呈現概率分布。當確定了那個手指導致波動后,會檢測指尖位置,從而將動作傳輸給應用程序。
TapID在靈活的表帶上嵌入了一對慣性傳感器,可以可靠地檢測表面觸覺,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識別手指作動。研究人員在一批用戶中評估了TapID的識別精度,能夠達到99.7%。
結語:觸覺反饋將成為VR、AR釋放潛力的關鍵技術
自2020年以來,VR、AR出現回暖的跡象,并且朝著更加深層次的交互方向發(fā)展。本次我們看到的TapID就是從手勢控制角度打破原有邊界的研發(fā)。
正如扎克伯格所說,VR、AR在未來十年有望改變智能手機統(tǒng)治的霸權。以TapID為代表的觸覺反饋技術有望成為VR、AR釋放潛力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