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eSIM與iSIM:帶動創(chuàng)新與機遇

2020-07-02 11:21 C114通信網

導讀:改良的 SIM 卡設計隨著物聯網發(fā)展逐漸成熟,數百萬個新增的物聯網設備涌入市場,這種物理約束變得更加困難且難以適應,且造價更為昂貴。

一想到 SIM 卡(即用戶身份識別卡),大家肯定不會把它跟華麗光鮮或尖端科技聯想到一起。這樣一塊不起眼的塑料方塊,若要將它從手機中取出來還需借助各種回形針、釘書針甚至耳環(huán)。除非你正在花費氣力把它插入或從移動設備中取出,不然 SIM 卡通常會處于被遺忘的狀態(tài)。然而,誰都不會想到,這個負責在移動網絡上識別用戶身份的后臺技術,可以作為設置新手機或升級移動設備使用。

隨著我們往物聯網世界邁進,越來越多的人、設備與機器都將連上網絡,SIM 技術將變得相當關鍵。最近兩項 SIM 技術的進展更是如此:嵌入式 SIM(eSIM)與集成式 SIM(iSIM)。

eSIM 與 iSIM:帶動創(chuàng)新與機遇我們可以把 eSIM 與 iSIM 視為一對兄弟:兩個不同的獨特個體,但卻共有許多特性,同時也有一些重要的差異。

eSIM 與 iSIM 是在移動網絡上識別訂閱用戶與設備的技術。eSIM 是由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 GSMA 創(chuàng)建的基于開放,可靈活選擇運營商的創(chuàng)新技術和標準。iSIM 則是一項更新的發(fā)展,目前還未被公布成為正式的標準,但已獲得業(yè)界廣泛的支持。

在我們最近與 GSMA 協會系統架構師、也是下一代 SIM 標準專家 Gary Waite 的交流中發(fā)現,業(yè)界對 iSIM 的支持是我們交談過程中提出的關鍵點。關于 iSIM 標準的建立過程,Gary Waite 表示:“業(yè)界大多數都積極支持建立 iSIM 標準。大家意識到如果能建立通用標準,而非每個人都去創(chuàng)造獨家的解決方案,成功的概率就會增加?!?/p>

有人有移除 SIM 卡的工具嗎?了解 eSIM 與 iSIM 之間的關系能幫助我們更好理解 eSIM 標準為何會先一步崛起。eSIM 正逐漸演化成為傳統 SIM 技術的替代品,后者是建構在大家熟悉、可移除的卡片上,我們都使用過,或許還丟失過。然而,在物聯網中更新數百萬張實體 SIM 卡不僅是個挑戰(zhàn),同時也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蜂窩網絡供應商使用 SIM 卡來存儲配置文件,使其可以在供應商的網絡上使用,并提供安全的標識和存儲以及其他功能。傳統的 SIM 卡無處不在,在如今的移動網絡上,存在著數百萬張正在使用的 SIM 卡。它們雖然無處不在,設計上卻諸多受限。當主設備變更網絡時,SIM 卡必須進行實體更換??蓡栴}是,現在還有誰會隨身攜帶移除 SIM 卡的工具呢?

改良的 SIM 卡設計隨著物聯網發(fā)展逐漸成熟,數百萬個新增的物聯網設備涌入市場,這種物理約束變得更加困難且難以適應,且造價更為昂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oT Analytics 的報告,2020 年市面上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增長至 100 億個,2025 年將增加至 220 億個。對于消費者而言,出國旅游前更換智能手機的 SIM 卡可能會帶來不便;何況對于動輒擁有數千個物聯網設備的企業(yè)而言,更換 SIM 卡則是費力又傷神。

使用實體 SIM 卡存在的挑戰(zhàn)包括:· 尺寸:隨著物聯網與聯網消費類設備尺寸的逐漸縮小,實體 SIM 卡占據相對不小的面積比例。這給想要利用此空間增加重要功能的設備制造商帶來設計上的挑戰(zhàn)。

· 管理:管理移動設備庫存的企業(yè)必須購買、追蹤與管理在它管控下的每張 SIM 卡。以實體方式進行管理所產生的費用與后續(xù)維護的復雜性,讓 SIM 卡技術在部署大量設備時變得無以為繼,比如工業(yè)物聯網、物聯網物流或智慧城市應用中。

· 耐久性:實體 SIM 卡很容易被移出或受損。

· 失竊:實體卡片可從設備中移出使其容易遭竊,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地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

面對當下已有的各種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閱讀器等消費類移動設備而言,這些挑戰(zhàn)的難度已經相當高。但鑒于企業(yè)已經開始擴展他們的物聯網設備”艦隊 “,想要把它們嵌入至從汽車到倉儲托板等萬物之中,更是難上加難。

隨著消費者智能家居與企業(yè)物聯網應用的數量驟然攀升,我們不難想像在未來企業(yè)將會面臨管理數百萬個設備的情況。更新數百萬張實體 SIM 卡不但是個挑戰(zhàn),也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eSIM 應對傳統 SIM 卡的局限在物聯網應用中,嵌入式 eSIM 技術可提供一種優(yōu)雅、強大且?guī)缀蹙哂袩o限擴展性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傳統 SIM 卡所面臨的挑戰(zhàn)。eSIM 雖然和 SIM 卡一樣是實體的物件,但它被永久地焊入設備中,不具備可移除性。授權用戶可以通過遠端無線的 SIM 配置解決方案(RSP),來存取與更新 eSIM 上的配置文件和其它數據。

eSIM 可以應對我前面提到的每一個挑戰(zhàn):· 尺寸更?。篹SIM 的尺寸為 5x6 毫米,大約是尺寸為 12x8. 8 毫米的 Nano SIM 卡的一半大小。iSIM 的大小則是用納米計算,只有 Nano SIM 卡的一小部分。進一步縮小的尺寸,給予設備制造商更多設計上的彈性,同時也能降低生產成本。

· 可以遠端管理:你可以使用 RSP 技術遠端在不限數量的 eSIM 設備的基礎上,管理配置文件以變更網絡或更新設置。

· 防止損壞:你永遠不會弄丟或意外踩到 eSIM。

· 防止失竊:eSIM 無法被偷竊。

iSIM 將 eSIM 的創(chuàng)新發(fā)揚光大你可以說 eSIM 是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因為它如此顯著地降低了物理 SIM 卡的成本與管理的復雜性,賦予物聯網高度擴展性。因此,部署大量物聯網設備的企業(yè),不會被網絡營運商初期的定價與存取方案綁定。

而 iSIM 將這些及其它更多的特質放大并延展,同時也除去了 eSIM 的一些缺點。iSIM 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把 SIM 的功能性移至了設備的永久硬件數組中。與 eSIM 不一樣的是,iSIM 不再依賴于單獨的處理器,也不要求在設備的硬件空間中占有很大面積。相反地,iSIM 讓硬件 OEM 代工廠與處理器設計公司設計出片上系統(SoC)構架,把 SIM 的功能與既有的內置處理器、蜂窩調制解調器進行整合。

構建在 SIM 的安全性優(yōu)點之上eSIM 提供另一個所有移動設備都可受益的重要功能強化點:安全性。物理的 SIM 卡向來都比軟件標準更為安全,原因是建構在硬件上的系統,原本就比較難以破解。eSIM 與 iSIM 很難遭偷竊,因此可以提升使用這些技術的設備的可靠性與整體性。iSIM 進一步把 eSIM 與 SIM 的安全性能力發(fā)揚光大。iSIM 位于片上系統(SoC)安全的位置,透過附加的身份驗證為移動網絡帶來信任根,這對于付款、身份識別與關鍵基礎構架等應用特別具有優(yōu)勢。

Gary Waite 還觀察到:“這些技術正在為安全的設備奠定基礎,這是前所未見的突破?!?/p>

iSIM 的優(yōu)勢:說到底就是成本由于 iSIM 設備需要用到較少的組件,制造成本也會相對較低。通常來說,iSIM 簡化的設計將提升設備的可靠性,因而降低成本。按單位計算,iSIM 成本上的優(yōu)勢或許不大。但是,當企業(yè)一次采購數十萬個物聯網設備時,那些小幅度的成本降低合計起來就會節(jié)省大量資金。考慮到物聯網設備市場不斷成長,iSIM 成本的優(yōu)勢也會愈加凸顯。在物聯網市場中,設備要具有實用性,就必須要求設備體積小、可靠且價格低廉。

正如 Gary Waite 所言,iSIM 成本上的優(yōu)勢對于充分釋放物聯網市場的潛力至關重要?!霸谖锫摼W領域,成本絕對凌架一切。這也是 iSIM 真正發(fā)揮其作用之處,其顯著的成本差異讓之前無法實現的物聯網應用得以落地?!盬aite 還指出,“我們現在只是剛開始探索全新的物聯網世界,iSIM 技術的出現讓這個全新的世界即將變成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