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lián)網世界 >> 物聯(lián)網新聞 >> 物聯(lián)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美國禁令與華為極限生存簡析(下)

2019-05-20 14:32 寧南山

導讀: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的工業(yè)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公司加入其Entity List(實體清單)。這將會給華為帶來什么?

華為,華為,華為海思,美國商務部,貿易戰(zhàn)

圖片來自“123rf.com.cn”

華為的最終命運和極限推演

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就分析過,華為有以下幾項收入可以不受影響。

一個是存在不少不依賴于美國元器件的產品,可以順利銷售,最典型的就是光伏逆變器,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逆變器廠家;同樣的還有海思的芯片,全球最大的安防系統(tǒng)廠家海康威視,其最大的芯片供應商就是海思,類似的還有智能電視芯片,海思也占了很大的份額。而這類芯片并不需要7nm那么高端的制程,從設計,制造到封裝都可以在中國大陸完成。

如果海思來自華為自有系統(tǒng)的需求減少,可以大力推動對外銷售,提高國產電子產品的芯片自主化率。

另外還有終端產品,例如路由器,華為手環(huán),華為手表,華為電視等等。中低端手機,其性能落后旗艦機的水平,華為采用非美系方案是可以做出中低端方案的。去年4月的中興事件爆發(fā)后,也極大的警醒了華為,到今年5月總共給華為留出了13個月的時間,同時加上庫存的6-12個月,華為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中低端產品的非美國布局。

一個是華為的專利收入,即使華為任何產品都賣不了,也可以像高通一樣收專利費,畢竟不管是4G還是5G,華為都擁有大量無法繞開的基礎專利,并不比高通少,而高通每年專利收入可達百億美元。

實際上我們假設極端情況下,華為所有手機完全不能銷售,其退出的市場一定有部分被OV和小米占據,對于中國來說,整體的市場份額喪失并沒有那么大,而華為目前并沒有啟動對國內手機廠家收取專利費,倒是和三星和蘋果談專利授權費用非常來勁,可以通過對國內廠家啟動專利收費來彌補損失。

另外,高通也在使用華為的專利,也是需要向華為付費的,只不過高通不生產手機,雙方交叉授權后,華為還是需要向高通付費。

一個是華為在全球存在大量的存量網絡和手機產品,這是可以持續(xù)實現(xiàn)收入的,一部手機對華為帶來的收益,不只是手機自身的價格,還有上面的系統(tǒng)收入。最為典型的就是華為商場,你在上面下載了任何的軟件和應用,給開發(fā)者帶來的收益,華為都會拿到分成,一般在30%以上,尤其是游戲,這個是收入的巨大來源,你從華為下載的游戲應用,然后進行充值,華為都是會有分成收入的。其他還有華為pay等各種華為自有應用,也可以給華為帶來收益。全球存量華為手機至少幾億部,這是華為的盈利來源之一。

另外就是華為遍布全球的數(shù)百萬個通信基站產品了,2G,3G,4G很多都是多年前的老產品,靠銷售各種備件,也可以獲得收入。

我覺得真正需要擔心的是華為的部分供應商,華為會受到較大損失,但是倒不了,但是其供應商如果喪失了華為的供貨,一定會有的撐不住倒下,因為華為是很多供應商的第一大客戶,這對產業(yè)鏈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另外就是華為的金融安全問題,這個是需要國家出面協(xié)助的,畢竟先進的芯片可以自研,但是華為不可能自己成立銀行為自己服務。當然了,極限情況下,華為至少可以做中國本土以及少部分國家的生意。

雖然落后美國,但中國已經具備較強的半導體研發(fā)能力,所有的芯片都有布局,有了火種。美帝是ICT產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全球最強的領導國家,不依賴于美國元器件,是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一定會有短期的痛苦。但是我們也要有信心,中國在IT產業(yè)雖然落后美國,但是也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積累,實際上就半導體而言,如果全球第一是美國,那么誰是全球第二?


2018年前十大IC設計公司.jpg

上圖是全球2018年芯片設計十強。分別是博通,高通,英偉達,聯(lián)發(fā)科,海思,AMD,Marvell,賽靈思,聯(lián)詠,瑞昱。我們可以看到,6家美國公司,3家臺灣公司,1家中國大陸公司。

實際上上面這個榜單只是純芯片設計廠家,我們看所有的半導體廠家。下圖是2019年Q1的全球15強,分別是英特爾,三星,臺積電,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TI,東芝半導體,英飛凌,英偉達,恩智浦,意法半導體,海思,索尼。分別是美國6家,歐洲3家,日本2家,韓國2家,臺灣和中國大陸各一家。

2019年Q1全球半導體廠家15強.jpg

以上兩份榜單,我們可以看出什么呢?

美國遙遙領先毫無疑問,但是其他國家誰是第二,實際上很難分出來。

如果以半導體銷售額來看,那么韓國人無疑是全球第二。其三星和海力士的存儲器銷售額驚人,導致兩家都在全球半導體行業(yè)排進了前四位,總銷售額超過了歐洲,日本,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

如果以純芯片設計公司來看,中國是世界第二了。下圖是IC insight發(fā)布的全球芯片50強,2017年份額為美國53%,臺灣16%,中國大陸11%,歐洲公司僅為2%,日韓相加也只有2%左右。實際上中國的11%是沒有包括海思,中興和大唐的內部銷售的,按照IC insight的估計,如果這部分算上,那就是17%的份額。


全球芯片50強.jpg


而2018年,毫無疑問中國大陸設計產業(yè)產值進一步放大,繼續(xù)超過臺灣位居第二。

如果以芯片制造來看,那就是臺灣最強了。全球幾大芯片工廠,臺積電,聯(lián)電,三星,英特爾,中芯國際,global’foundry,這方面歐洲反而很落后。

總的來說,我們也可以看得很明顯,全球美國以外,只有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勢頭最猛,對美國的威脅最大。ICT產業(yè)本來就應該是華人的優(yōu)勢產業(yè)。全球芯片設計十強的英偉達,黃仁勛就是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同樣的還有雅虎的創(chuàng)始人楊致遠,youtube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陳士駿;安華高和博通的CEO 陳福陽等等。中國臺灣以臺積電和聯(lián)發(fā)科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yè)也做的非常出色。中國大陸起步晚,但是勢頭是最好的。

改變人類的認知需要標志性事件

要改變人類對一件事的認知,是需要標志性事件作為分水嶺的。比如抗美援朝,就是標志著“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ICT產業(yè)是美國人優(yōu)勢最大的產業(yè),一旦在此次較量中,全世界發(fā)現(xiàn),過了幾年華為依舊在持續(xù)發(fā)展。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了,即使在其最強的ICT領域,美國人搞技術封鎖和斷供也沒有什么用,無法阻礙中國科技公司的發(fā)展,這將是心理上對人們產生重構,讓世界刷新了對中國科技能力的認識,也能增強國人的自信。

美國人長期對中國和中國人,或者說黃種人,有一種若有若無的蔑視感。

楊振寧曾經在《鄧稼先》一文中寫過:

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見到闊別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國原子彈試爆以后,美國報章上就已經再三提到稼先是這項事業(yè)的重要領導人。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謠言說,1948年3月去了中國的寒春曾參與中國原子彈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他自己只說“在外地工作”。但我曾問他,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像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說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后告訴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離開上海經巴黎回美國的前夕,上海市領導人在上海大廈請我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我,是稼先寫的,說他已證實了,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lián)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蕩。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美國人始終不愿意相信,中國人能夠自己搞得出核武器,一定是受到了外國人的幫助,這讓楊振寧也感到沮喪,而當鄧稼先向他確認,中國的核武器確實是完全中國人自己搞出來,這種反差以至于讓楊感到感情震蕩,熱淚盈眶。

1999年的考克斯報告也是典型,這個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成為了中美關系焦點以及媒體報道熱門的事件,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指責中國是因為偷竊了美國的W88核彈技術才完成了核彈小型化,還因此逮捕了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最終證明李文和是無辜的,不得不予以釋放,2000年,李文和獲釋,還獲得了美國政府和媒體的賠償。

在這起事件中,從美國的媒體人,到美國政府,到美國議員,他們似乎都相信,中國人是不可能自己掌握那么先進的技術的,那么偷竊美國技術就成了唯一的解釋,這是一種把中國人視為劣等民族的優(yōu)越感心理。

實際上到了2019年的今天,美國人的這種心理依然沒有改變,他們今天花很大精力來指責中國偷竊了美國的知識產權,這背后的邏輯,似乎是中國的技術進步和發(fā)展都是偷竊美國技術才有可能。中國的各大科技集團,包括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國電科,中車集團,華為,中興,上汽,國家電網,京東方等等,除了偷竊美國技術之外就無法發(fā)展,中國人自己沒有發(fā)展科技的能力。

2018年,美國就對中廣核和中核集團進行了禁運,理由是偷竊了美國的核技術。實際上美國進行了禁運,今天中廣核和中核集團發(fā)展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各項工程穩(wěn)步推進。好了,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了,美國在核技術方面對中國搞封鎖,也并沒有什么用。

對華為公司的封鎖和反封鎖,也可以成為標志性事件,成為中國ICT產業(yè)科技自立的分水嶺,不僅改變美國人“你如果不是偷我的技術,肯定就無法發(fā)展”的優(yōu)越感心態(tài),也可以改變中國人“美國一制裁,我們的ICT科技企業(yè)就無法發(fā)展”的恐懼心態(tài)。

中國和美國都有弱點,美國沒有必勝的把握

對ICT產業(yè)而言,美國封鎖華為其實是一場賭博,因為美國人沒有必勝的把握。

美國在ICT產業(yè)的弱點是什么?全球ICT的制造產業(yè)鏈和品牌大部分集中在東亞地區(qū),全球十大芯片買家,有五家在東亞地區(qū)(三星,華為,聯(lián)想,步步高,小米)。蘋果的全球200大供應商,有139家,也就是差不多70%來自東亞。

同時如果按照工廠計算,蘋果200大供應商全球807家工廠,只有62家在美國,只占7.7%。605家在東亞(中日韓臺),占了75%,其中中國占了47.76%,美國人在制造領域實際上是被邊緣化的。

在東亞產業(yè)鏈之外,美國可以說是孤島般的存在,因此必須保持開放,參與和融入到東亞產業(yè)鏈。

ICT產業(yè)涉及的大部分零部件以及整機制造,早就離美國遠去了。這個產業(yè)鏈很難回到美國本土,美國現(xiàn)在失業(yè)率并不高,制造業(yè)只有提供更高的薪資才能從服務行業(yè)搶到就業(yè)人口,同時美國的人口結構變化也很難支撐大規(guī)模制造業(yè)就業(yè)人口。我看了不少央視拍的中國公司在美國開工廠的記錄片,一個感受就是,為什么美國工人總體上年紀都這么大,而且看起來白人居多?

美國人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半導體設計領域和部分半導體產品的制造。美國遠離作為ICT制造中心的東亞,距離在一萬公里以上,這是天然的劣勢。因為集聚在東亞的中下游的零部件公司和品牌公司,掌握著半導體類產品的采購權,換句話說,我是客戶,只要我有選擇,那我即可以買你的,也可以買他的。美國公司目前是憑借其半導體技術優(yōu)勢,使得中下游的企業(yè)沒得選擇,不得不購買其產品,別無他家,從而參與產業(yè)分工獲取利潤。而美國推動封鎖華為,實際上是在推動中國加大在美國核心領域的投資,而一旦中國在這方面趕上來,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實現(xiàn)ICT產業(yè)內部循環(huán),而不需要向萬里之外的美國公司購買,那么遠離東亞產業(yè)鏈制造核心區(qū)域的美國半導體產業(yè),只會被逐漸替代。

這樣的故事已經發(fā)生了很多。例如深圳的匯頂科技,其實全球最大的指紋識別公司是在歐洲,瑞典的FPC公司,而當中國公司發(fā)現(xiàn)匯頂?shù)膰a指紋識別芯片也可以使用,OPPO,VIVO,華為等都紛紛向匯頂科技進行采購,很快遠離東亞產業(yè)鏈的歐洲和美國的同類公司就沒有機會了,逐步的從產業(yè)鏈退出。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美國人也是在玩火。如果美國人堅持封鎖華為一年、兩年,那么對美國來說,那些技術優(yōu)勢領先程度比較弱的美國技術公司將首先受到影響,因為一年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被中國本土的供應商替代了,因為美國政府對中興和華為的打擊,讓那些原本沒有機會參與市場競爭的中國本土芯片公司得到了機會,得以發(fā)展壯大。

而一旦自己被替代,再想進入東亞產業(yè)鏈就非常困難了。這也是為什么對美國人來說,讓制造業(yè)回歸美國本土,讓產業(yè)鏈重新回到美國本土如此重要。這是一場競賽,中國人在半導體領域爭分奪秒技術進步,而美國人在努力保持半導體技術優(yōu)勢,同時讓產業(yè)鏈回歸美國。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了一大批全球性品牌,同時中國產業(yè)鏈上游公司也掌握了大量的零部件制造,攝像頭模組,CMOS傳感器,手機處理器,OLED顯示面板,手機鏡頭,玻璃蓋板,金屬加工,F(xiàn)PC,電路板等各種零部件技術都相繼取得突破并且大規(guī)模出貨。

如果產業(yè)鏈始終牢牢的掌握在中國手里,那么最終只剩下半導體這塊硬骨頭。一旦技術上突破,根本不需要領先美國公司,只要技術上達到同等水平,美國產品就會被很快替換掉,而一旦被替換,則幾乎永遠回不來了。

對華為,中興,OPPO,VIVO,小米們來說,既然可以在東莞深圳買到,我為什么要從美國買呢?

2018年的中興事件,從4月一直到7月,延續(xù)了差不多三個月。這件事把國內很多人的信心打擊了,其實反過來我們并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即是美國的芯片份額,在中興的采購體系里面永久性的降低了。中興加大了對自產,國產,以及其他非美系芯片的采購力度,這對美國半導體公司來說,是一個持續(xù)性的損失。

華為的體量是中興的7倍,是全球僅有的三家千億美元公司之一,2018年全球半導體采購金額達到211.31億美元,增長45.2%。這也是為什么華為被發(fā)布禁令后,美國半導體公司股票大跌,受到的影響比去年大得多。

這也讓美國面臨一個處境:如果堅持禁令,不只是美國的半導體供應商會受影響,畢竟喪失了一家大客戶是很痛的;同時華為在全球的客戶也會受到影響,包括在美國華為也有客戶存在,華為網絡的全球存量巨大,影響是全球性的。而這個禁令即使在未來撤銷,美國半導體公司在華為公司的份額必將永久性的損失和降低,實際上也會削弱美系半導體公司的優(yōu)勢。

換句話說,一旦做了這個決定,不管是否撤銷禁令,美國一定都會遭受很大損失。

如果這個不好感受的話,我們就舉個例子,如果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對三星或者蘋果的禁令,中國國內的供應鏈都不能向蘋果公司出貨,我國的零部件供應鏈企業(yè)必然也會遭受嚴重損失。而一旦被蘋果或者三星踢出了供應鏈,再想進入就困難重重了。

美國特朗普政府愿意承受這個損失,說明他們下定決心要削弱中國的科技進步。

中國的國家力量是華為的強大支撐,做好持久戰(zhàn)

盡管華為公司會面臨各種困難,但是他不只是一家18萬人的科技公司,也是14億人的科技公司。

華為公司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組織能力強大,不客氣的說,即使今天華為的技術能力和其他國內同行對調,華為也可以憑借自己的組織能力很快趕上來。也就是此次只要華為公司能夠撐過去,只要這個組織還在,就能最終實現(xiàn)完全的去美國化生存,在受到挫折之后再次恢復,就跟我國各大軍工企業(yè)一樣。

那個時候美系半導體公司由于被華為逐漸移除出供應鏈,會面臨華為份額越高自己越難生存的情況。因此,保住華為這個組織,不能只是華為公司自己,中國政府也在行動。

中國的各大軍工企業(yè),被美國斷供已經多年,中國在當年能夠確保國有軍工企業(yè)的發(fā)展,當然也能保證華為的生存和發(fā)展。

中國建國后,遭遇的此類事件不是第一次。2018年的中興,中廣核,中核,中電科,晉華......2019年的華為,都遭遇了美國的禁令和斷供。

但其實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斷供”事件,遠遠比今天嚴峻的多,那就是1958年開始的中蘇決裂事件,隨之而來是1960年蘇聯(lián)撤走全部援華專家,那影響的不是一家中國的頂尖科技公司。

當時自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援建的304個項目,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項。其余201項正在建設中。蘇聯(lián)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華專家1390名,并帶走了全部圖紙、計劃和資料,并停止供應重要設備,大量減少成套設備和各種設備中關鍵部件的供應,使我國250多個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的建設處于停頓、半停頓狀態(tài)。

事情最大的起因,是蘇聯(lián)提出要在中國領土上建設用于軍事的長波電臺,和在中國領海和中方組建聯(lián)合艦隊作為交換。這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毛澤東后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事實上同蘇聯(lián)鬧翻是1958年,他們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干?!?/p>

寧肯被斷供,和超級大國決裂,也絕不出賣民族利益,60年前的中國是這樣,60年后的中國也還是這樣。

今天中國面臨的條件,其實比當年要好得多了。

不管是華為以及其上游的供應鏈也好,還是整個國家的ICT產業(yè)科技進步也好,我們既要對面臨的短期困難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同時也要對中長期的勝利抱有堅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