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云計算,如何改變人類生活

2011-06-09 09:14 南京日報
關鍵詞:物聯網云計算

導讀:5月19日,第三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在北京召開。今天在寧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9月在寧舉行的中國軟博會,也都將圍繞云計算展開專題研討。

  對話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劉鵬

  國內云計算狀況如何?

  【人物小傳】

  “云計算”這個詞近來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5月19日,第三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在北京召開。今天在寧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9月在寧舉行的中國軟博會,也都將圍繞云計算展開專題研討。

  而最近3年,國內已有至少20個城市宣布推出云計算規(guī)劃,幾乎所有的IT設備和軟件廠商都已宣布進入云計算領域。

  根據預測,2012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420億美元,相關產業(yè)總產值將超過4500億美元。

  被認為是“繼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電子信息領域又一重大變革”的云計算,到底是什么?與普通人的生活有何相關?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劉鵬在接受本報深度報道組記者采訪時,給出了通俗而生動的解讀。

  劉鵬, 清華大學博士,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學科帶頭人,中國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云存儲工作組組長,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云計算研究中心專家。2002年首倡的“網格計算池”和2003年研發(fā)的“反垃圾郵件網格”分別與現今的云計算和云安全本質相同。所主編的《云計算》教材名列云計算圖書銷量第一名。

  劉鵬。 本報資料圖片

  建設100萬臺機器的云計算中心,每年光是電費就要50億元。中國城市“云計算熱”中不乏盲目規(guī)劃,不能光追求規(guī)模,更要考慮性價比。

  記者:目前國內云計算發(fā)展狀況如何?

  劉鵬:中國現在還缺少真正的大型云計算平臺。但是中國幾乎所有的電信運營商和主要的網絡服務商都已經轉入云平臺的開發(fā)和建設。

  記者: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在規(guī)劃建設云計算中心,有沒有可能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劉鵬:肯定會?,F在國內掀起了一股“云計算熱”,好些城市都聲稱要打造亞洲或者世界最大的云計算中心。個別城市對于云計算中心的規(guī)劃還處于一種盲目狀態(tài)。有的城市動輒就提出要建一個百萬臺機器規(guī)模的云計算中心,他們可能根本沒考慮過,這個中心建成后,每年光是電費就要50億元!這在能源緊張的今天是個大問題。

  記者:50億元!云計算中心的能耗怎么會這么大?

  劉鵬:一臺機器的功率大約是200—300瓦。按250瓦算,一年用的電是2190度。通常情況下,一臺機器如果使用一度電,為它散熱就需要另外一度電,況且在中國很多數據中心,機器用1度電,散熱需要2度電。您在家里之所以沒感覺到機器散熱需要那么多電,是因為您只有一臺機器,熱量跑得很快,但在機房里就不同了,必須強力制冷和制造空氣循環(huán)。工業(yè)電價大約是每度1元錢,這樣一臺機器一年大約就要消耗5000元錢電費了。因此,100萬臺機器一年的電費就要50億元。國外的大型云計算中心為什么選擇放在寒冷地區(qū)?就是為了減少空調的使用。

  記者:那您覺得中國需要建多少云計算中心比較合適?

  劉鵬:未來全球的云平臺數量不會太多,但規(guī)模會很大。與此同時,大中型企業(yè)、政府機構會建設大量私有云平臺。當然,出于信息安全考慮,中國肯定需要有自己的公開云平臺。我覺得我國建3個左右大型云平臺比較合適。而中國最合適建云計算中心的地方是東北、內蒙古等地。這些地方氣候寒冷、電力充足。所以,我們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希望引導各地不要光追求云計算中心的規(guī)模,更要考慮性價比、節(jié)能減排和應用效果的問題。云的規(guī)模是可以動態(tài)擴展的,最好的做法是隨著應用的規(guī)模擴展而擴展,這樣可以避免閑置和空轉。

  A

  什么是

  “云計算”?

  B

  云計算與普通人生活有何相關?

  3G手機利用云計算可以聽懂人說話,基于云計算的無人駕駛汽車已安全行駛22.5萬公里。

  云計算就是把計算資源放在網絡里,將網絡里的計算機虛擬成一臺前所未有的“超級計算機”,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終端,享受由其提供的強大的信息服務。

  記者:您能舉幾個有關云計算的應用實例嗎?最好是和普通人有關的。

  劉鵬:事實上,云計算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應用。(舉起自己的手機)這是一部普通的3G手機,我用它就能演示云計算。(他將手機調至短信息發(fā)送頁面,把輸入法調整到語音模式,用并不標準的普通話對著手機說了一句“芙蓉姐姐和犀利哥一起逛商場”,2秒鐘后,這句話就一字不差地顯示在短信輸入欄里。)

  記者:這真是太神奇了。可是好像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手機里有這項功能。

  劉鵬:只要你的手機用的是安卓系統(tǒng),而且可以上網,當然最好是3G,都可以使用這項功能。安卓系統(tǒng)是谷歌開發(fā)的,它先天就是一個云終端操作系統(tǒng)。

  以前,要讓手機聽懂人說話,是一件很難的事。而利用安卓系統(tǒng),手機通過網絡把您的聲音迅速上傳到谷歌的云計算中心。在那里有大量的語音數據和文字信息,可以迅速計算出聲音匹配、意思通順的文字,然后再通過網絡發(fā)還給你。之所以它能夠準確識別像“芙蓉姐姐”、“犀利哥”這樣的組合,是因為互聯網上這種詞組出現的頻度很高,而這些海量統(tǒng)計信息能夠幫助機器更準確地聽懂人講的話。

  再比如人們常用的谷歌或百度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后,會迅速跳出成千上萬條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搜索,都是由谷歌或百度設在各地的云計算中心完成的。

  記者:據我所知,南京政務中心也采用了云計算技術,有些部門的辦公室已經實現了無主機化辦公。

  劉鵬:對。華為公司上海研究所幾千人辦公,都是通過云平臺實現的。再比如上海一些如家快捷酒店的房間里沒有電腦主機和電視機,只有顯示器、鍵盤、鼠標和一個小盒子,采用的就是云計算的虛擬桌面技術。

  記者:這兩年還有一個比較時髦的詞叫“物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

  劉鵬:當然有。云計算、3G和物聯網幾乎同時來到我們面前,這三者可以說是互為支撐。3G的帶寬很寬,但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不強,有需求也有條件充分利用云計算的強大處理能力。物聯網通過傳感器采集到海量數據,然后通過3G或者互聯網傳送到云計算中心進行數據處理,才能更精準快速地實現智能管理和控制。云計算相當于物聯網的大腦。谷歌研發(fā)的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每一輛都已經安全行駛22.5萬公里無事故,這正是物聯網技術與云計算相互支撐的最佳案例。目前,谷歌正在積極推動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內華達州合法上路。

  記者:有人將云計算服務比喻為水電,不僅可以隨時隨地取用,而且還很廉價。所謂的廉價,大概是個什么概念?

  劉鵬:舉個例子,《紐約時報》想把創(chuàng)刊后的1100萬篇文章從TIF格式轉換為PDF格式。這需要大量的計算,如果自建系統(tǒng),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且花費不菲,但是它租用亞馬遜的云計算中心,短短24小時就完成了任務,耗資僅僅240美元。

  記者:“云計算”這個詞聽起來有些玄妙,到底是什么意思?

  劉鵬:你可以認為云計算就是網絡計算。傳統(tǒng)的計算機由主機進行計算、處理信息,而云計算是把計算資源放在網絡里,由網絡提供計算,人們只要利用顯示終端如上網本、手機或者能上網的家電,就可以通過網絡得到信息。以前,人們在畫網絡圖時,總是將互聯網畫成一團云,現在這朵云變成了你的計算機,所以被稱為“云計算”。

  記者:這聽起來好像和傳統(tǒng)的數據中心差不多?

  劉鵬:云計算的本質特征是按需提供計算服務,而不是事先配置資源,它的計算能力可以動態(tài)伸縮。而傳統(tǒng)的數據中心只能按照最大流量來配置,但事實上它的平均利用率只有15—20%。由于規(guī)模經濟性和眾多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加之共享使用可以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云計算的性價比較傳統(tǒng)模式提高了30倍以上。我認為,3年之內,傳統(tǒng)的數據中心將全部被云計算數據中心取代。

  像大型物流碼頭,由很多集裝箱組成,每個集裝箱里裝著幾千臺最普通的臺式機。

  C

  記者:您能為我們描繪一下大型云計算中心的樣子嗎?

  劉鵬:將來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就像一個大型的碼頭,堆滿了一個個集裝箱,每個集裝箱里裝有幾千臺電腦主機。而且這些數據中心,往往位于天氣寒冷、土地便宜、人跡罕至的地區(qū)。幾萬臺機器放在一起,只要有電力供應,且有光纜把信息傳送出去就可以。一般來說,國外較大的云計算中心旁邊,都會有一個大型發(fā)電站。谷歌最大的一個云數據中心所消耗的電力,相當于美國胡佛水壩所生產的所有電力。要知道,胡佛水壩在美國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的三峽工程,是美國最大的水電站。

  記者:云計算中心竟然是一個個集裝箱,這太讓人意外了。

  劉鵬:可能還有更讓你意外的谷歌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使用的就是最普通的臺式計算機。這些機器很容易壞,壞了以后就會閃燈,但并不需要立即有人管,因為數據是有副本的。過段時間會來一個人,推著一車新機器,把壞的一個個換下來。然后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分布式軟件系統(tǒng)會自動給新機器裝上軟件,并將之融入云平臺。

  大型云計算中心啥模樣?

  E

  南京不必和其他城市比規(guī)模,南京有條件成為云計算核心技術基地。

  記者:像南京這樣的城市,需要多大規(guī)模的云平臺呢?

  劉鵬:平臺的規(guī)模取決于應用的規(guī)模。例如,南京為打造“平安城市”,需要對全城進行高清監(jiān)控,而高清監(jiān)控的數據量非常大,還需要很強的計算能力分析數據,如果建設一個云平臺處理這些數據就會輕松得多,而這個云平臺只需要幾千臺電腦就足夠了,全部投資大概為幾千萬元。

  記者:國家發(fā)改委選定的5個云計算中心試點城市中,并不包括南京。您覺得南京在云計算發(fā)展方面,應該怎么做呢?

  劉鵬:南京在云計算發(fā)展方面有很多優(yōu)勢,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云計算在發(fā)展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問題等待去解決,例如安全存儲、降低能耗、提升可靠性等,而南京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所以,我認為,南京根本不必去和其他城市比云計算的規(guī)模,而是要做云計算核心技術的基地。南京完全具備這個條件。別人淘金我們賣水,也有可能在這輪大發(fā)展中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