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足不出戶”便能“感知”國省干線的路況車情,若遇突發(fā)事情可采取有效舉措予以最快處置,這一看似“天方夜譚”的美夢,在無錫正在逐漸成真。無錫市公路管理處處長談軍偉表示,依托物聯網技術大力發(fā)展起來的“感知公路”和旨在全心全意為出行者服務的“e路暢通”服務品牌,將形成管養(yǎng)干線公路的左膀右臂,更好地為城市發(fā)展、市民出行提供優(yōu)質服務。
“足不出戶”便能“感知”國省干線的路況車情,若遇突發(fā)事情可采取有效舉措予以最快處置,這一看似“天方夜譚”的美夢,在無錫正在逐漸成真。無錫市公路管理處處長談軍偉表示,依托物聯網技術大力發(fā)展起來的“感知公路”和旨在全心全意為出行者服務的“e路暢通”服務品牌,將形成管養(yǎng)干線公路的左膀右臂,更好地為城市發(fā)展、市民出行提供優(yōu)質服務。
勇立創(chuàng)新潮頭 打造“感知公路”
“感知公路”是通過安裝在公路、橋梁或車輛上的射頻識別裝置、紅外線感知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xié)議”,通過各種網絡與公路“感知中心”相連。經過信息交換與通信,“感知中心”即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jiān)控和管理。
在物聯網技術成功運用于公路信息管理的基礎上,無錫公路處整合各類業(yè)務與數據資源,努力探索“感知公路”的建設?!案兄贰弊钤珞w現在對橋梁的監(jiān)測上。去年10月,市公路處成功地完成了342省道的直湖港大橋、經一路延伸段的望虞河大橋等公路橋梁的傳感器安裝,使之成為江蘇普通國省干線上的首批“感知橋梁”。據悉,直湖港大橋在橋梁拱形吊索及斷面底端等重要部位,成功地安裝了50多個傳感器,一旦因突發(fā)事件造成橋梁結構受力異常,傳感器就會根據預設的指標發(fā)出橙色或紅色預警,并將傳感數據傳輸給公路“感知中心”。管養(yǎng)單位通過實時數據分析,評判橋梁健康狀況,從而對橋梁“病灶”提前介入,避免慘劇的發(fā)生。
無錫市公路管理處處長談軍偉介紹,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已在國省干線上的重點路橋段、交通流量觀測點、收費站等處設立固定感知點200多個;80%的路政巡查車、100%的農村公路巡查車安裝了移動監(jiān)控設備,成為監(jiān)控公路的移動感知點。此外,公路“感知中心”還與周邊地市公路部門,公安交管部門,氣象、水利、旅游等部門,新聞媒體單位以及公眾,共建了互動感知點,從而極大地拓展了信息的來源渠道。來自各種感知源的信息經過“感知中心”的及時處理形成指令,便能實現對無錫路網的指揮、調度與現場應急處置,為公眾出行提供一路暢行的服務。
創(chuàng)建服務品牌 相伴一路暢行
正是由于物聯網技術成為運用于“感知公路”的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公路交通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公眾、服務發(fā)展的能力。無錫公路處依托公路“感知中心”創(chuàng)建的“e路暢行”服務品牌,現已成為江蘇公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創(chuàng)新亮點。
“e路暢行”服務品牌有兩層含義———其一“e”是當前世界通行的代表迅速發(fā)展的數字和網絡技術的最簡潔標志符號,寓意著運用物聯網技術打造的“感知公路”伴隨著駕乘人員一路暢行。其二是無錫公路人將與社會公眾同行,與時代文明同行,以和諧優(yōu)質的服務,實行路通暢、車順暢、人舒暢。服務品牌的核心理念是依托“感知公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為途經無錫轄區(qū)的司乘人員提供零距離、無縫隙服務,故“感知中心”設置的熱線電話號碼為“***36524”。這條熱線現已成為“人”與“路”的連心線,更是公路使用者解決“急難險困”難題的一條“保障線”。
據悉,自2009年創(chuàng)建“e路暢行”服務品牌至今,該處共受理社會來電4300起,處理各類突發(fā)事件190起,發(fā)布路網信息3800余條,為百姓出行營造更為舒適暢通的公路環(huán)境作出了巨大貢獻?!癳路暢行”服務品牌現已成為無錫公路處向社會展示的一道亮麗風景、一張金色名片,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