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人們談論“物質和意識關系”的時候,習慣性的把它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來處理。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人采用技術的方法告訴人們“意識”是什么。
當人們談論“物質和意識關系”的時候,習慣性的把它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來處理。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人采用技術的方法告訴人們“意識”是什么。事實上,物理世界里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解釋的,都是可以采用邏輯方式描述的。意識是物理世界存在的事物,也是可以采用科學的方式來描述的。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意識只是某種技術方法產生的技術效果,并不是什么神秘東西。
科技的發(fā)展讓很多神秘的東西變得清明,人類不再對雷電恐懼了,混沌效應、自組織等理論使人們認識了更多的神奇現(xiàn)象。云計算將帶來新一輪的無法預測的技術革命,這次革命不僅表現(xiàn)在技術方法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理論思想上的革命?;蛟S一些革命性的信息技術有助于人們了解“意識”的本質,用平常的心理從技術的角度認識“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一、電腦的出現(xiàn)為人們認識“意識”提供了工具
電腦的出現(xiàn)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人們可以通過電腦看到很多東西,圖象、數(shù)據(jù)、游戲。對于一個古代人來說,電腦展示的東西是神秘的,不可思議的,但是對于了解電腦構造機制的現(xiàn)代人來說,是簡單的、平常的,是科學的結果。
圖靈不僅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同時也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他不僅設計了圖靈計算機數(shù)學模型,同時也指出“與人腦的活動方式極為相似的機器是可以制造出來的”,并且提出了設計思想。
盡管目前的電腦并不能真正模擬“人腦的思維”,但是它說明了一個存在的事實:物理世界存在的物質,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連接,就可以得到一個特殊的裝置,如果給這個裝置設計一個運行規(guī)則,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這個特殊裝置就是人腦,特殊效果就是意識。
按照相同的假設方法和理論,可以從電腦的效果模擬、推測人腦的效果,如果把人腦作為一個由物質構成的特殊裝置,并且有一個設計的運行規(guī)則,其產生的結果可以看成是技術效果,那么意識從本質上講是符合科學要求的。
二、關于物質和意識的傳統(tǒng)觀點
1、基本概念
---- 形而上學是哲學術語,哲學史上指哲學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述同辯證法相對立的世界觀或方法論。它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世界,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如果說有變化,只是數(shù)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這種增減或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內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學。
----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xiàn)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2、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把哲學劃分為兩大不同的基本派別。凡是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世界統(tǒng)一于意識的哲學派別屬于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的哲學派別屬于唯物主義陣營。辯證唯物主義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建立了科學的實踐的觀點,徹底唯物主義地解決了哲學基本問題,科學地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存在具有無限復雜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運動形式;物質世界處在永恒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時間與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有著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意識是物質高度發(fā)展的產物,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人腦的反映特性,是物質在地球這一特定條件下經歷了從無機物到生物、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從猿到人的漫長歲月的發(fā)展而產生的最高產物。勞動實踐在從猿到人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實踐使猿腦變成了具有抽象思維能力的人腦。人在勞動實踐中改變自然界也改變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fā)展的。人的思維規(guī)律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發(fā)展過程中,經過億萬次重復而形成的對客觀規(guī)律的自覺反映。意識和思維的內容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意識和思維存在的形式是語言,而語言的外殼則是由物質空氣的震動產生的聲音。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意識都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物質卻是存在于意識之外,可以為意識所反映,而又不依賴于意識的客觀存在。但是,“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里,僅僅在承認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無疑是相對的”(《列寧選集》第2卷,第147~148頁)。物質和意識是對立的統(tǒng)一,它們統(tǒng)一于物質。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中原本沒有意識,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產生于實踐,它們的統(tǒng)一又在實踐中實現(xiàn)。
馬克思主義承認社會意識在社會存在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確指出,社會意識歸根結底只決定于社會存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由物質力量即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的。“只有把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歸結于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jù)把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看做自然歷史過程。不言而喻,沒有這種觀點,也就不會有社會科學”(《列寧選集》第1卷,第8頁)。社會歷史也是統(tǒng)一物質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觀規(guī)律的運動形式,是物質運動的最高形式。
三、從云計算技術的角度認識意識的本質
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就開始爭論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了,不過哲學家們把這個問題推到了更高的層面,提出了很多基于假設的、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也正是這些理論體系推動了人類對物理世界的認識,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云計算的出現(xiàn)不僅推動信息技術的革命,同時也可能引發(fā)人類思想觀念產生重大改變。
1、關于云計算
盡管對云計算的定義存在多種版本,但是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就是為解決物理世界的應用需求服務提供方法。比如IBM從服務器、數(shù)據(jù)庫、應用產品方面定義云計算,微軟從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方面定義云計算,亞馬遜從出租服務器方面定義云計算,等等。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文銀從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東方文化、數(shù)學、軟件開發(fā)以及云計算研究等不同領域分析研究,并在實際應用的基礎上提出了包含東方文化思想的定義。
云計算是以應用為目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將大量必要的硬件和軟件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連接起來,并隨應用需求的變化動態(tài)調整組織形式所創(chuàng)建的一個內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虛擬資源服務集合。
云計算本身并不是計算,也不是單純的技術,是方法論。云計算是尋找一種方法,讓有限的資源,通過一種組織形式,產生無限的應用。
云計算需要解決兩大部分的技術工作,一是通過人的智力活動,為虛擬世界創(chuàng)建數(shù)學模型、設計規(guī)則和方法,并且在運行過程中調整或者修改規(guī)則和方法,使虛擬世界更加合理;二是設計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連接方法,為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建立關聯(lián)關系。
2、模擬人腦“意識活動”的云計算產品
假定人腦是一個“云計算”產品,那么它的特殊之處就在于網(wǎng)狀結構和數(shù)量龐大的神經元??茖W家們通過大量的物理實驗,已經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神經元是一個存儲信息的地方,對外部信息的反應發(fā)生在多個神經元,對外界信息的反應時間基本相同。
目前我們盡管不能通過物理的方式構建一個人腦來證明“意識”活動的數(shù)學模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創(chuàng)建一個模擬“人腦”結構的云計算產品,通過修改數(shù)學模型的方式來獲得類似人腦意識的行為。
創(chuàng)建模擬人腦結構的云計算產品,關鍵技術在于北京乾坤化物數(shù)字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文字語言結構樹的構建方法》,該專利方法的價值在于:確定了虛擬世界里的任何信息可以唯一的對應到一棵結構樹的結點上;對信息的處理可以轉換為對結點位置的處理;信息到結點位置的關系是由虛擬世界本身的“自然規(guī)律”決定,而不是由人工設定的。
---- 該云計算產品的創(chuàng)建過程是這樣的:
(1)對于任意接收到的信息,系統(tǒng)會根據(jù)不同的特征要求進行分解,得到一系列不同的關聯(lián)信息。而接收到的原始信息是主信息。
(2)然后把分解后得到的所有信息轉換為結構樹結點位置,并且在結點位置存儲對應的信息內容。這樣就獲得了一棵存儲了信息的結構樹。
(3)主信息的結點位置同時存儲關聯(lián)信息的結點位置,就得到了一個網(wǎng)狀邏輯結構系統(tǒng)。
(4)除了直接從主信息里分解出關聯(lián)信息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方法,就是人工為主信息指定關聯(lián)信息,這就是學習。
(5)不斷地重復上述過程,就得到了一個數(shù)量龐大的網(wǎng)狀結構信息存儲系統(tǒng)。
---- 信息的提?。?
當系統(tǒng)接收到外部信息時,首先會對該信息進行分解,然后把信息轉換為結點位置,并從結點位置提取信息,所提取的信息是之前學習的信息,如果該結點沒有存儲信息,那么系統(tǒng)會從分解獲得的其它信息對應的結點位置提取信息。
---- “思維”的形成:
(1)當信息結點單元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比如1000億),并且每個結點和大量的其它結點建立了關聯(lián)關系(比如1000或者1萬),那么該系統(tǒng)就變成了具備混沌效應的系統(tǒng)。
(2)當某個信息對應的結點激活后,其關聯(lián)信息也會按照一種規(guī)則被激活。
(3)強大的系統(tǒng)自組織能力將創(chuàng)造出新的信息,該信息同樣可以轉換為結點位置,并將對應的內容存儲在該結點位置。
四、云計算時代如何理解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或許到云計算時代,人們已經不再關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了,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云計算工具了解意識的形成機制。
作為推測,云計算時代的哲學家對物質和意識關系的描述會有如下幾點:
(1)人腦作為一種特殊的物理裝置,為意識的存在提供了載體。所以物質是基礎,是第一位的。
(2)只有當大量的人腦神經元結點存儲了信息,變成一個混沌系統(tǒng)的時候,才會產生意識。
(3)在意識產生之前,人腦神經元結點存儲的信息只能來自物理世界。
(4)在意識出現(xiàn)之后,人腦神經元結點的信息可以來自意識活動本身,比如通過人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出預定的藍圖、目標、活動方式和步驟等新的信息,然后把這些新信息存儲在對應的神經元結點上。
意識的基本特點:
(1)意識活動中的邏輯圖象屬于虛擬世界里的事物,不受物理世界里客觀規(guī)律的約束,但是受虛擬世界里的“自然規(guī)律”的約束。比如說在意識活動里,可以隨意在“河”上建一座橋。
(2)意識活動里的事物受神經元結點上存儲信息的約束,也就是說,很難創(chuàng)造出在神經元結點上不存在的信息,而神經元結點上存儲的信息來自物理世界。這就是說,意識活動本身所創(chuàng)造的新信息,其最根本的信息元必須已經儲存在神經元結點上。
五、云計算時代解決思想觀點爭論的方法
物理世界里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實現(xiàn)的,是可以準確的描述的。因此如果一個理論家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技術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個觀點,讓人們在物理世界或者在虛擬世界里看到這個觀點的實現(xiàn)方式以及產生的效果。所以人們在解決思想觀點爭論上有以下一些特點:
(1)選擇更靠近源頭的時空位置作為參照坐標,來審視思想觀點的合理性。比如目前關于“物質和意識關系”的辯論,是從人腦這種物質和人腦的意識已經存在作為起點來建立各自的思想體系。在云計算時代,由于技術的重大突破,人們會把參照點往前移動,把構造大腦物質結構作為起點,而這一部分是單純的物質組織過程。目前的很多爭論如果放在更大尺度的時空里,就沒有爭論了。
(2)人類目前的所有理論,都是建立在相應的假設之上的,因此無法從理論本身來證明其是否正確,只能從具體的應用結果上得到驗證。所以在云計算時代,人們基本上采用實踐來檢驗真理的方法,而不會關注沒有具體操作步驟的理論。
(3)否認也是通過實踐證明做出的。如果人們反對某個觀點,會尋找一種方法來證明其方法或者理論的錯誤。對于無法證明其錯誤的,反對者會保持沉默。
在云計算時代,一個合理、安全、可信的虛擬世界為人們提供了解決物理世界里存在問題的工具,人們掌握知識的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可以真正采用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態(tài)度面對未知的事件。因此和現(xiàn)在相比較,在云計算社會里,人們的思想觀念具有以下幾點較大的改變:
(1)做人:“知?!睂⒊蔀槿藗兊幕酒返?。高度發(fā)達的科技使人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所處的位置,人們拋棄了通過炫耀物質財富和權力來獲得“尊重”的方法,也放棄了用外在“怪異”行為獲得“關注”的方法。
云計算社會是一個通過技術力量實現(xiàn)了信息基本對稱的社會,信息對稱極大的縮小了社會財富分配和權力分配的差距。人們獲得社會關注度的差距是由自身的修養(yǎng)決定,而不是由外在的財富和權力或者“怪異”的行為來決定。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彼栽朴嬎闵鐣且粋€和諧、公平、正義、相互尊重的社會。
(2)做事:求真務實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借助虛擬世界里的云計算產品和工具,人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靠虛假夸張的推銷獲得財富的手段在云計算社會已經沒有市場,因為該產品的真實特征在虛擬世界是透明的,人們只能靠做出更加實用的產品來獲得消費者的喜歡。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所以云計算社會是一個誠實守信、沒有奸巧欺詐的社會。
(3)興趣:創(chuàng)新成為社會的時尚。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在信息不對稱的今天,娛樂獵奇的八卦消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在網(wǎng)絡上引起大量人的圍觀,但是在云計算社會,由于信息對稱,八卦信息的主體對于網(wǎng)民來說,已經是很平常的身邊事情。能夠激發(fā)好奇心的是那些不可知的創(chuàng)新產品,比如藝術、文化、產品、科技觀點等。
(4)世界觀:萬物和諧共存是人類得以長久生存的條件。在云計算社會,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聯(lián)系體,人們通過虛擬世界,對人的定位有了新的認識,了解到物理世界里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人類的命運和其它物種的命運是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人類學會了從整體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在考慮短期利益的同時會更多地考慮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