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當你坐在一臺計算機的前面,可以運行遠方的應(yīng)用程序,而無需在本地安裝該程序,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這件事情真的能辦得到嗎?當然可以,但是,具體怎么辦呢?
當你坐在一臺計算機的前面,可以運行遠方的應(yīng)用程序,而無需在本地安裝該程序,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這件事情真的能辦得到嗎?當然可以,但是,具體怎么辦呢?
遠程運行程序的想法早已有之,不算是什么新鮮的“發(fā)明“。但是,有誰能夠?qū)嶋H做得到呢?實際上,很少見也。Ubuntu 11.04新版本就有這種功能,有點兒匪夷所思也。試想,如果你對某個應(yīng)用程序感到有點兒興趣,不必下載、也不必安裝,手指一點即可將該程序運行起來,等滿意了再下載、安裝也不遲。有人會說,這有什么稀奇?難點在于:這一且都要求在瀏覽器中運行該程序,而這是不容易辦到的。
大家知道,程序運行需要占據(jù)許多計算機資源。也就是說,在遠程的互聯(lián)網(wǎng)“云”里面為某個特定的應(yīng)用程序自動地即時構(gòu)建一個相應(yīng)的臨時虛擬運行環(huán)境,即遠程虛擬計算機,才能將相應(yīng)的應(yīng)用程序跑起來,此時,在你的終端計算機上透過瀏覽器就可以身臨其境地看見運行的結(jié)果了。
這項功能叫做“Test Drive”,但是,要求在客戶端事先安裝一個功能類似瀏覽器的插件“gtnx”才行,在Ubuntu的軟件中心里面運行它即可?,F(xiàn)在回想起來,在2006年下半年的時候,《Ubuntu實驗室》在賽迪大廈15層計算機房里面,在局域網(wǎng)上利用LTSP就實現(xiàn)了這一功能。但是,去年10月,Edubuntu 10.10又把這項功能搬到互聯(lián)網(wǎng)云里面去(透過瀏覽器),更進一步,今年4月,Ubuntu 11.04將其“推而廣之”了。
這種遠程運行、訪問應(yīng)用程序的功能是怎樣實現(xiàn)的?如果不用Web 2.0的異步技術(shù)(Ajax),這是很難實現(xiàn)的。實際上,它就是典型的云計算。它有什么用處呢?我們不難想象,它的應(yīng)用面是極為廣泛的,比如,教學(xué)、管理、營銷等方面都能用得上。
實際上,惠普的WebOS、谷歌的Chrome OS和微軟的ServiceOS(在Win 8之后發(fā)布)都算是云操作系統(tǒng)。去年,Motorola并購移動操作系統(tǒng)Azingo廠商,目的也是構(gòu)建自己的云操作系統(tǒng)Motoblur。據(jù)說,百度也介入了其中,百度CEO Robin Li說:"In the future, one second, you turn on the device, and you can start using the box. That's our miss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百度也開始搞自己的“search box“,其中就有一款云操作系統(tǒng)。至此,云操作系統(tǒng)世界大戰(zhàn)算是拉開了序幕,Ubuntu 11.04就是報幕人、知春鳥。
實質(zhì)上,這些東西都是所謂“an end-to-end”云計算平臺。我們把話說明白了就是:在今后,所有的計算裝置都始終“在線”(“Online”),不論你走到哪里,都能方便地運行你所指定的計算設(shè)備,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任務(wù)?,F(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夢了(我就是一個夢中人)。面對這種未來,低功耗ARM處理器的極端重要性就不難理解了。
說明1:本文參照Wireless Watch的署名文章:“MS plans response to HP's webOS ... in 2013”(3月27日)。
說明2:有人見我寫點兒Linux的普及文章,心里就起急,恨不得叫我趕快“封嘴”。有人堅持說,Linux不好用,中國人就是不用Linux。那么,我想問一個問題:中國人還要不要明天?我覺得,一個沒有明天(或者看不見明天)的人活在世上很沒有意思。實際上,誰都有明天,但是,明天都不一樣。